1.二戰期間蘇聯部隊狙擊手多半採用這款搭配4倍瞄準鏡的莫辛-納甘步槍作為狙擊德軍之武器。(下圖)
2.李-恩菲爾德步槍。(上圖)
南北戰爭的時候,部份南方邦聯士兵配備3倍瞄準鏡的英國魏渥斯步槍(Whitworth rifle)並創下據說有800碼的遠距離狙殺紀錄;最早期的狙擊槍就有如前面提到關於廣義定義的狙擊槍,只是更陽春,甚至只有搭配「瞄準筒」,射手就著筒子「以管窺物」。
自從布爾戰爭以及冬季戰爭之後,狙擊槍正式成為部隊編裝之裝備為有英國與蘇聯而已,由於英國士兵受創於神射手居多的布爾人以及蘇聯部隊受創於芬蘭士兵的射擊技術,因此兩國正式大量訓練具備狙擊專長之步兵或特殊任務人員,開始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進而紛紛效尤。
然而儘管各國陸軍開始承認狙擊槍的價值,但是一直要到一戰陷入壕溝戰的僵局以後,狙擊槍才被發現能夠在壕溝戰中發揮片面的戰術上的彈性與效果,因此大量地被從軍械庫裡翻出來送到前線,至於第一款正式的軍用狙擊步槍咸信是李-恩菲爾德步槍MK III型。
狙擊槍被推上另外一次高峰是在二戰時期,一反一戰的常態,狙擊槍於二戰中的部隊是常態性編裝裝備,基本上各班(Squad)得配屬狙擊手乙名狙擊槍乙把,而非有如一戰為任務性需求而編裝。狙擊槍於二戰中依然保持古老的手持方式(無腳架),搭配2.5倍瞄準鏡,並且多了一般步槍沒有的托腮板;槍機拉柄也因為瞄準鏡的位置關係而被槍廠重新修正設計,截直取彎以免干擾槍機動作。一直到戰爭末期不論交戰各國狙擊手的數量確實已有長足的發展,包括其裝備,均在各項地面任務中將其職務與效率發揮到極至。
狙擊槍被推上另外一次高峰是在二戰時期,一反一戰的常態,狙擊槍於二戰中的部隊是常態性編裝裝備,基本上各班(Squad)得配屬狙擊手乙名狙擊槍乙把,而非有如一戰為任務性需求而編裝。狙擊槍於二戰中依然保持古老的手持方式(無腳架),搭配2.5倍瞄準鏡,並且多了一般步槍沒有的托腮板;槍機拉柄也因為瞄準鏡的位置關係而被槍廠重新修正設計,截直取彎以免干擾槍機動作。一直到戰爭末期不論交戰各國狙擊手的數量確實已有長足的發展,包括其裝備,均在各項地面任務中將其職務與效率發揮到極至。